近年來,汽車芯片短缺現象一直陰霾不散,這不僅嚴重制約汽車業產能,使得汽車延期交付,還導致車企不得不為新車減配,有的新車甚至賣出一年后才能補裝芯片。
美國:福特銷售“缺芯車” 安裝芯片成售后服務
在美國,福特汽車工廠外碩大的停車場上,成百上千輛新車被迫閑置于此,無法交付,因為它們沒有被安裝芯片。
最近,福特甚至宣布將銷售缺少部分非安全關鍵功能芯片的“半成品”車輛,并承諾一年后再將芯片補發給經銷商,由其幫助在客戶汽車上安裝。
車企“缺芯”少件新車被減配
汽車行業流傳一句話:“你無法用99%的零件造車?!比欢斚?,這句常識正在被挑戰。戴姆勒、大眾商用車、特斯拉都曾公開表示,因為“缺芯”,不能保證為新車提供完整配置。寶馬取消了多款車型的中央信息顯示屏的觸摸功能;通用汽車則會暫時放棄座椅加熱功能。
美國某汽車研究中心總裁 卡拉·貝洛:他們說要去掉加熱座椅功能,對于像我這樣住在北密歇根的人來說,這太荒謬了,因為我們一年有八個月都需要用加熱座椅功能。
上周,由于芯片短缺,全球共減產約96300輛汽車,其中超過80%減產來自歐洲市場,北美市場減產約14200輛汽車。截至目前,2022年全球已累計減產約125萬輛汽車。
近期“缺芯”原因再探究
在汽車智能化的過程中,芯片相當于汽車的大腦,車內各種控制器都離不開芯片。從幾毛錢的開關、電路用芯片,再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高端控制芯片,汽車芯片的使用數量不斷增加。一段時間以來,芯片短缺始終困擾著汽車行業。如今情況并未好轉,甚至更為嚴峻。近期造成汽車“缺芯”的原因又有哪些?
日本地震致多家芯片工廠暫時停產
三月中旬,日本本州東岸近海接連發生地震,災難不僅傷及了當地的建筑,更傷到了全球芯片市場。
全球第三大汽車芯片制造商瑞薩電子因此暫停了在日本三家工廠的生產。此事令本就艱難的汽車行業雪上加霜。
俄烏沖突影響芯片原材料供應
近期緊張的俄烏局勢,同樣加劇了芯片生產的不確定性。數據顯示,烏克蘭的氖氣供應約占全球近70%,而氖氣是芯片生產所需的重要原材料。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半導體氣體的重要供應國,美國半導體工業90%的氖氣都采購自烏克蘭。從去年10月份開始到現在,價格已經上漲了4倍,大大增加了芯片的生產成本。
半導體企業集體漲價
據外媒報道,3月29日,歐洲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導體宣布,將在今年第二季度上調其所有產品線的價格。全球汽車芯片龍頭瑞薩電子則在今年一月份上調了芯片價格。
智能汽車成發展趨勢 芯片需求量將大幅提升
公開數據顯示,一臺傳統燃油車對芯片的需求量約為300個,而現在,一臺智能化配置高的傳統燃油車,大約需要500到700多個芯片,高端智能電動車需要的芯片數量則可能高達2000個以上。預計到2030年,汽車芯片占整車成本的比重將從以前的4%提升至20%。
增加產能 擴大合作 各方應對解“芯病”
事實上,有缺“芯”之痛的,不僅僅是車企,受疫情和供應鏈影響,全球各個行業都在承受芯片短缺帶來的困擾。多國不得不競相擴大芯片的制造能力。
半導體巨頭爭相大手筆擴產增能
近日,三星宣布,計劃將斥資1500億美元擴建產能。今年初,英特爾宣布,計劃投入1000億美元建設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基地。
免責聲明:本文章來自海報新聞,不代表宜源的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系本站作侵刪。